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 正文

四川美姑:“羊皮家训”代代传 不忘初心感党恩

来源: 封面新闻      时间:2023-08-02 15:41:43

海来石古家的羊皮家训

陈燃 封面新闻记者 周翼

走进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瓦尼姑村海来石古家,一幅悬挂在客厅墙上的“羊皮家训”照片很是引人注目。照片用棕红色的木质相框装裱一新,端端正正地悬挂在正中央位置。


(资料图片)

羊皮上,用彝语写着:“在家要孝顺,在外拒毒赌,规矩成方圆;邻里是亲人,大门不上锁,左右相帮衬;撸袖战天地,血汗洒耕田,勤俭能致富;耳听党的话,坚定跟党走,永感党的恩”。

海来石古说,中国共产党是他心中的灯塔,“羊皮家训”上凝练的60个字,是他人生阅历和宝贵经验的沉淀,是他们家的“传家宝”。2022年5月,“羊皮家训”荣获“十佳新时代天府好家风作品”,并选入天府家风馆展览。

海来石古一家人

荒坡成了“花果山”

把感党恩写进家训

出生于1936年3月的海来石古,是当地颇具威望的老党员。1960年8月,他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当时当地最年轻的共产党员,1964年,海来石古成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肩负着家乡人民迫切想要改变艰苦环境的愿望,前往北京。

当年的瓦尼姑村,还是大家口中习以为常的“瓦里沟”。那些年,这里一直被沼泽地和乱石堆所包围,可用的耕地少之又少,加之身处大凉山腹地,坡陡崖高,沙石遍布,这无疑成为发展瓦里沟最大的“拦路虎”。

从北京回来后,海来石古主动扛起锄头,组织村里的民兵和壮小伙们拿起钢钎、铁锹,背上背篓,开荒坡、挖乱石、填沼泽,大力改造当地的烂泥凼。

海来石古给孩子们讲过去的故事

那个时候,没有挖掘机和拖拉机,唯一的办法,就是肩挑背扛。小块的石头,可以直接装进背篓,背在背上运走,遇到大块的,就要先一块块凿碎,将石头搬走后,还需要平整空地,从山上有土的地方挖土来铺地,顶着烈日高温搬石头、砌田坎、垒梯田。

“以前是光山秃岭乱石沟,庄稼年年都不收,后来是‘瓦尼姑娘’换新衣,良田土地望无际,荒坡变成‘花果山’,泥凼变成‘大粮川’。”海来石古回忆,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远学大寨,近学瓦里沟”的口号,响彻了大凉山。

1971年5月,瓦里沟民兵连被四川省军区命名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先进集体标兵”。海来石古是这段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深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一直心怀对党感恩的种子。现在,他将这份恩情转化到对子女的教育上,时刻告诫他们要“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并将此写入家训之中。

主题教育活动“常驻嘉宾”

用亲身经历讲生动党课

海来石古有4个孩子,长子海来木伍,曾担任瓦尼姑村村委会主任,在脱贫攻坚期间,他带领着全村9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后,又主动请缨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次子海来木曲传承了老父亲勤恳踏实的美好品质,时刻对他的4个子女耳提面命,告诉他们知识改变命运,只有念书才能走出大山。

“打我们小时候起,父亲就经常用有关孝顺、团结、勤俭的彝族传统典籍教育兄弟姐妹。”长子海来木伍说,“父亲不只是把家风家训写在羊皮上让我们记住,更是用他的一生来影响教育我们。”

海来石古给孩子们讲家风故事

今年87岁的海来石古作为一名党龄63年的彝族老党员,是美姑县各个单位主题党日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的“常驻嘉宾”,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员们讲述着一堂堂生动的党课。

不仅如此,海来石古的60字“羊皮家训”,也是美姑县基层廉洁文化建设的典型案例之一。

近年来,美姑县纪委监委注重挖掘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廉洁元素,大力宣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以及为民、务实、清廉等优良传统和作风,讲好传统廉洁故事、廉洁家风故事。开展“清风拂彝寨 廉韵润美姑”廉政文化进乡村文化惠民活动50场次,覆盖18个乡镇100个村(社区);打造并更新完善廉洁文化示范点、示范长廊4个,安装廉洁文化展示牌263块、变更更新63幅;县直各部门共新增和更新廉洁文化标语255幅、展示牌44块、文化墙1面、文化走廊6条,真正使廉洁文化融入生活、贴近群众。

不仅如此,美姑县纪委监委还聚焦年轻干部廉洁教育,采取任前集体廉政谈话、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打好廉洁自律“预防针”;督促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三盯四公开”,并利用“廉洁美姑”“阳光问廉”线上直播等平台,让群众了解县乡村“三级”“廉”情,用心用情,护航乡村振兴发展。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