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 正文

我退休金6800,却想早点离开人世,72岁老人:活着太难受了

来源: 第一心理      时间:2023-05-28 03:53:14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近十年以来,我国在人口结构方面展现出来的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资料图)

截至2022年底,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 2.67亿 ,占总人口数的 18.9% 。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2亿 人以上,占总人口的 14.2%。

老年期作为我们每个人的必经阶段,在这个特殊时期内我们都免不了会面临诸如疾病、丧偶、死亡等重大事件 。

也难免会在情感的驱使下作出一些影响人生的决定,进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对于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必须要给予一定的关注和重视,

不要让老年人因为情感上的缺失而误入歧途。

为了更加清晰地分析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在这里我想先同大家分享一个我在咨询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案例。

已经年逾古稀之年的李大爷是经由他的子女介绍来到我的咨询室内的,

李大爷是体制内的退休职工,每月光是退休金就有6800元。

加上自己一直以来的存款,也有30多万,生活本来是相当富足、衣食无忧了。

李大爷的妻子在两年前去世了,子女也都在一线城市忙于工作。

鲜少能够回家陪伴李大爷, 退休之后的生活虽然清闲,但也充斥着无聊和孤单。

在机缘巧合之下,李大爷认识了小张,产生了再婚的念头。

但子女都表示反对,认为小张与李大爷结婚,无非就是想要利用他。

但李大爷还是不顾子女的反对同小张结婚了。

婚后不久,小张就提出要拿钱给农村家里的孩子盖房子。

认为李大爷既然与自己结婚了,那么一是自己的丈夫,二是自己孩子的父亲。

在生活上一家人就应该相互帮助,在半推半就之下说服李大爷拿了钱。

李大爷这时也发现小张对自己其实并没有太多感情了,但就在这时,小张病倒了。

仅两年就几乎花光了李大爷的全部积蓄。

因为之前子女对于李大爷再婚的明确反对,他也不好意思再去找子女接济。

只得将自己每月6800元的退休金抵押出去,借了50万元。

这才将小张的命保住了,但李大爷同时也背上了30年的债务。

从李大爷的经历当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伴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很多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也是两极分化的。

面对着身体的日渐衰老、虚弱,老年人不得不去思考生命的终点终将到来的事实,

这也让他们难免会感到恐慌、无助。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地听高龄老人对我倾诉说自己“活着太难受了”、“老了反而成了子女的累赘”诸如此类的话。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当中,尤其是老一辈的人比较务实,很少去思考精神层面的东西。

等到退休之后,空闲时间陡然增多,内心难免感觉到空虚寂寞。

根据发展心理学当中的自我决定理论,老年人在这个生命的特殊时期。

内心的基本心理需求大致可以分为4类。

其一是人际关系的需求。

在退休之后从原来的工作岗位上下来,转而进入家庭生活,面对这种社会角色的变迁。

难免会感到难以适应,这时要建立和改变新的生活秩序和生活模式,就需要一个调整心态的过程。

其二是自主生活的需求。

人一旦进入老年阶段,机体的各部分功能甚至是包括大脑在内都逐渐老化。

因此自理的能力下降。具体表现就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能都需要子女或者他人的帮助。

这会让老年人的自我价值感和效能感受损,认为自己没有办法掌控自己的生活。

其三是安全的需求。

面对着身体和生活各方面的变化,老年人的性格通常也会发生一定程度上的转变。

十分显著的一点就是缺乏安全感,对自己身体的任何变化都变得愈发敏感。

经常沉浸在对于死亡的恐惧等等,这一需求在空巢老人的身上表现得尤为强烈。

其四是在以上三点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在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比较满足和幸福之后产生的社交的需求。

老年人社交的需求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多与同龄人聊天说话、相互倾诉,满足社交的基本需求。

事实上,老年人的心理需求非常容易被忽视。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实他们更需要被认可、被需要、被陪伴,需要我们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 The End -

作者 |孙荣

编辑 | 不下雨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